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蘇東坡斷案傳奇·湖州篇

第11章 第四章江南樂府

蘇公退下堂來,令李龍、趙虎、吳江、鄭海混入市井,細細偵探查尋。蘇公換去官服,引蘇仁出得府院。蘇仁問道:“老爺此行,意欲何往?”蘇公不答。蘇仁又疑惑道:“老爺到得湖州,不及一日,便有盜賊前來。怎的如此快速?我委實不解。”蘇公沿街前行,到得一個十字街口。蘇公見街旁有一個賣餅老翁,上前躬身施禮,道:“借問老者,可知悅來客棧否?”那老者見蘇公氣宇不凡,回禮道:“不知這位客官問的是哪家悅來客棧?” 蘇公一愣,道:“莫非還有他家?”那老者道:“城中有兩家悅來客棧,一在城東,韓姓人所開,故道韓記悅來。又一在城西,乃一沈姓人所開,又稱沈記悅來。不過,這沈記客棧已名存實亡。”蘇公奇道:“莫非那店已然敗落?”那老者點頭道:“聽客官口音,非湖州人氏。想必方來湖州,不知就裡。那沈記客棧,名為客棧,實為盜賊窩穴。半年前,那店家事發,逃遁在外,聽說已被人殺了。”蘇公點頭道:“原來如此。一年前許,我來湖州販些絹綢,曾住在那家悅來客棧,無端失卻了四錠銀子,只道是在外遺失,如此看來,那店家倒是可疑。”

蘇公謝過老者,與蘇仁往城西而去。途中又請教路人,曲折前行,直到小忍橋。蘇公駐足橋頭,那小忍橋乃青石砌成,兩側有雕欄,當中一塊青石碑上刻有“小忍橋”三字,下又有一語:能忍恥者安,能忍辱者存;小忍則大成,百行忍為上。而後有眾多人名,乃捐資建橋者名姓。橋下有烏蓬小舟來往,兩側又有不少擣衣洗米婦人。沿河兩旁,乃青石為街,街中店鋪依次,來往之人甚眾。蘇公暗嘆:江南水鄉,果然另有一番情趣。 過得小忍橋,蘇公四下張望,那蘇仁眼尖,見著悅來客棧。二人上得前去,卻見客棧門戶緊閉,朱漆脫落,破爛不堪。匾額上“悅來客棧”四字,暗淡無光,佈滿灰塵蛛絲。大門赫然貼有官府封條,紙色發黃,字跡可辨。蘇仁過去,自門縫往內察看,道:“久已無人居住。”蘇公點頭,徑直入了客棧側一酒店。酒店掌櫃滿面笑容,道:“這位爺可是沽酒?小人此可有上等好酒,烏程、狀元紅、龍清。”蘇公、蘇仁坐定,要了兩壺烏程酒、三碟下酒菜。那掌櫃端來酒菜,閒著一旁。蘇公喝了一口烏程酒,酒雖香,卻不及錢家莊那百壺酒,知道是假冒烏程,遂招手喚那掌櫃過來同坐。那掌櫃滿臉帶笑,坐在一側。蘇公道:“在下乃是販賣絹綢的客商,往年來湖州皆住在壁鄰客棧內。卻不知為何現今關門閉戶,且上了官府封條?”掌櫃笑道:“原來是遠方客商。”便將沈成一事添油加醋說了一番。蘇公又問及沈成情形。那掌櫃甚是口快,一一說將出來。

原來,那沈成乃是湖州城中一個潑皮,吃喝嫖賭,無所不為,四處行凶取鬧,橫蠻無理,左鄰右舍,誰人敢惹他?後娶了城南吳屠夫之女為妻,這婆娘亦是一潑辣角兒。夫妻二人開得這一客棧,糊些銀兩銅錢度日。這沈成不知走了甚麼運端,一日忽發達起來,便改了以前模樣,裝起斯文,竟與湖州一干富紳商賈往來。客棧交與渾家料理,沈成自開了一家賭坊,出進之人非一般賭徒博客,皆是湖州城中富貴,出手不凡。市井多有傳言,博資之巨非常人可想,而親見者甚少。沈成劫案事發,悅來客棧與那賭坊皆被官府查封。 蘇公問道:“可有與沈成交好者?”掌櫃道:“莫過於黃毛大蟲殷小六。這殷小六亦是個潑皮無賴,為人凶狠,又有些手段。與那沈成,乃一丘之貉,沆瀣一氣。又與湖州權貴勾結,橫行霸道,說搶便搶,想打便打。誰人鬥得他過?旁人又怎敢說一個字?”蘇仁氣道:“怎的不去府衙狀告他等?”掌櫃瞥了蘇仁一眼,淡然道:“這位爺說得好聽。自古官官相護,他等皆有幕後,又有錢使。往日有狀告者,無不敗訴,且倍受欺凌,往往家破人亡。你道誰人敢去告他?小人幸與沈成之父有多年交往,那沈成才未加糾纏。即便如此,小人每每送與幾壇好酒與他。”蘇公道:“在下聞聽前任府衙張大人似是清正之人,怎的不往他處告?”掌櫃嘆道:“湖州之興,張大人之功也。湖州之敗,亦張大人之過也。”蘇公一愣,一時竟不明白此話之意,追問掌櫃。掌櫃卻嘆息不答。

蘇公又問及賭坊情形。掌櫃全盤托出,其中不免道聽途說、添枝加葉。問得賭坊去處,蘇公謝過酒店掌櫃,與蘇仁過了小忍橋,曲折而行,穿街過巷,四下打聽,直到那賭坊門前。蘇公見那賭坊也已官封,甚為蕭條。環顧左右,不少女子正倚門調笑,原來是勾欄之地。蘇公見前方有一攤,賣的胭脂花粉銅鏡髮簪等等。攤主正與幾個女子說物討價。待那幾個女子買物離去,蘇公急忙上得前去。那攤主只道蘇公要買物甚,滿面堆笑,道:“這位老爺,可要上等胭脂以贈紅粉知己?” 蘇公故作姿態,左看右挑,十分稱意。那攤主笑道:“不知這位老爺相中的哪家姑娘?說與小人知曉,小人可為老爺主張。”蘇公道:“某乃蜀中商客,欲買些胭脂回川與家眷。”攤主笑道:“甚好甚好。”蘇公故奇道:“某去年來此,曾在此處博錢。今又想一試手運,卻不想已被官封。不知何故?”那攤主只當有生意可做,便將沈成一事細細說出。蘇公故作不解,道:“某聞聽這沈成素與湖州權貴往來,怎的不曾保住?”攤主道:“只因這事端牽涉太大,連當朝丞相亦知曉此事,湖州一干人等豈敢去保?”蘇公疑惑,道:“你怎知當朝丞相知曉此事?”攤主道:“怎的不知?湖州城中人人皆知。府衙那張大人便是因此丟了烏紗,端的可惜。”

蘇公故作醒悟,連連點頭,又問道:“你可識得殷小六否?”那攤主臉色一變,左右探望,低聲道:“這位爺怎的問起這條大蟲來?”蘇公道:“去年此時,他曾藉貸某十兩紋銀,今年特來尋他要賬。”攤主搖頭嘆道:“恁的是羊入虎口。他絕不肯還你銀兩。”蘇公故裝詫異道:“有借據在手,怕他抵賴不成?”攤主道:“他便是這等賴皮,老爺即便告他亦無可奈何。”蘇公面有怒氣,道:“自古豈有借錢不還之理?”攤主道:“此等潑皮,借錢時滿面堆笑、花言巧語,借到手中,哪還認得你樣?若去討要,他百個理由、千般事端,抵賴迴避,如同割身上肉體一般。不如認作丟失也罷。”蘇公道:“地方怎的不治理這等潑皮?”攤主笑道:“老爺有所不知,他等與地方甚為要好。湖州官吏富紳多來此消遣,或狎妓,或豪博。皆是他等出首做東。”蘇公故作驚訝,道:“有哪些官吏富紳常來此消遣?”攤主道:“湖州城中官吏富紳無有不來者,如那華信、朱山月、許愨、孔淶、呂瑣尤甚。滿城官吏,惟有府衙張大人除外。”蘇公略有所思。

攤主見左右無人,低聲道:“錢生勢,勢生錢。有錢勢者,便可橫行於天下。誰人知曉那送往京城之明珠?誰人如此膽大妄為?便是這些有錢有勢者。沈成不過是其中一卒。聞聽新任知州蘇大人破得奇案,尋得明珠。卻不料到湖州方一日,明珠竟又被盜。且想來,誰人如此大膽?”蘇公拈鬚點頭,道:“這位爺言之有理。不過某聞聽說是一個喚作飛天俠者似與此有關。”攤主連連搖頭,道:“此乃城中人胡亂傳言,不足以信。飛天俠乃是個好人,他劫富濟貧,專以不仁不義之奸徒為目標,怎的會無端去新任府衙盜竊?” 蘇公聞聽,不由一愣,心中暗道:“這飛天俠嚴微竟是這等人?如此言來,在公堂之上,他言救助苦難母子之事,或是真的?那呂瑣店鋪被假冒公差誆騙了值錢物甚,不定也是嚴微的聲東擊西之計?”那攤主又囉嗦一番,蘇公隨意買了兩盒胭脂,又趁機問得殷小六所在。

蘇公謝過攤主,又往前行。過得幾家勾欄,見得一家樂院,蘇仁看得明白,正是江南樂府。蘇公忽想起施青蘿失踪一事,欲入樂府看個究竟。樂府門官滿面笑容,見著蘇公二人,連聲招呼,怎認得是新任知州大人?蘇公亦不多言,進得樂府,卻是偌大一個院落,滿院青樹,三方是樓閣雅間,有大紅燈籠高懸,隱約有絲竹之聲。早有人過來迎候,一媽媽將蘇公二人迎入一室,只當他二人為尋歡而來,笑問道:“這位爺可有相好?”蘇公笑道:“某乃川蜀絲商,往來京杭蘇湖,久聞湖州第一才女施青蘿小姐美名,意欲求見一面。”媽媽不覺一愣,笑道:“不瞞老爺,青蘿姑娘已有相約。樂院中還有其余江南女子,才色過人。不如……” 蘇公笑道:“如此七推八阻,想必其中定有緣故。莫非青蘿小姐並不在樂院之中?”媽媽面容尷尬,道:“不敢欺矇老爺,這青蘿姑娘確不在樂院之中。”蘇公低聲道:“某聞青蘿小姐無端失踪,可有此事?”媽媽面有難色,久久不語。蘇公道:“一個活人怎的會無端失踪?樂院之人如此眾多,怎的無一人知曉?依我看來,其中必有名堂。”媽媽嘆道:“不瞞老爺,這事端的有些蹊蹺,那青蘿姑娘一夜間便不見踪影。依老身來看,定是那些好色狂妄之徒色膽包天,用了甚麼鬼伎倆劫走了青蘿。我家曹爺已報了官……”那媽媽本是個多言之人,說得興起時,猛然想起甚麼,便止口不語了。

蘇公笑道:“某曾聞有人出得黃金百兩,意語為青蘿小姐贖身。不知貴院曹爺怎的不允?”媽媽一笑,道:“青蘿之身何止百兩黃金。”蘇公意欲再問,那媽媽早已不耐煩,便召喚七八名年輕女子過來。蘇公起身而退。依廊而行,三曲四折,處處見著擁紅抱翠之少爺公子、書生相公,個個肆意狂笑,浪聲不絕。與那學堂學府相比,別有一番天地。蘇公不免感嘆。 蘇仁打聽得施青蘿居處,乃在後院。穿過一道月牙門,過得竹林幽徑,有一四角木亭,亭中有椅有桌。亭旁有一宅,正是施青蘿小姐居處,蘇公見得院門上有“浮萍齋”三字,那院門卻是閉著。蘇仁上前,作推門狀,門卻隨手而開,原來是虛掩的。蘇公四下張望,滿臉詫異。如此繁華之處,卻別有一處靜土,這施青蘿端的不同尋常。曹衡滄許是將他當作搖錢樹,故與眾不同。環顧左右,竟無一人,許是這靜中隱藏某種恐懼,蘇公忽然一震,施青蘿在此居處失踪,豈非與這幽靜無聲有關?

蘇公隱約有不祥之感,忽然扭身回顧,果見竹林之中有一人影,不覺全身一震,厲聲呵斥道:“竹林中何人?”蘇仁急忙扭身看去,卻見竹林中人閃身出來,不是他人,正是湖州名公子何固!何固面色陰沉,一言不發,冷笑幾聲,扭身欲去。蘇公追上前去,問道:“何公子怎的在此?”何固反問道:“蘇大人怎的來此?”蘇公道:“蘇某為青蘿小姐無端失踪一事而來。何公子在此現身,必有緣故。”何固冷笑道:“何某不過迷戀風塵而已。”蘇公道:“莫非施小姐已經回來?”何固不語。 蘇公道:“施小姐無端失踪,有人推測是遭人擄劫,劫賊乃垂涎青蘿美色者。何公子以為如何?”何固徊腸傷氣,嘆道:“何某亦有同感。”蘇公道:“依何公子之見,這劫賊可能是何人?”何固低頭思索,道:“何某無有實證,不敢妄言。待查尋出線索,定將告知大人。”蘇公道:“蘇某亦在查尋此事,不知何公子有何發現,可否道與蘇某一聽,或有益處。”何固漠然道:“恕何某無可奉告。”說罷,扭身而去。

蘇公眼望何固身影,待他離去,方才回過身來。蘇仁疑惑道:“看這何固,十分可疑,施青蘿已然失踪,他怎的出現在此,行徑如此詭秘?”蘇公思忖道:“若施青蘿被他所劫,他何必再現身樂院?豈不是故意招人耳目?”蘇仁思忖道:“人皆道他迷戀青蘿,已入膏盲,故而施此下策,劫走青蘿小姐。為防他人之嘴,轉移他人視線,他故意裝出傷悲之情,又口口聲聲為了查尋青蘿下落。此即他狡猾之處。”蘇公點頭,道:“此言不無道理。” 二人正說著,忽聽得話語之聲,卻見月牙門口出得四五個人。當先之人厲聲喝道:“何人擅入浮萍齋?”蘇公看得仔細,當中一人正是江南樂院當家掌櫃曹滄衡。 曹滄衡急急過來,正要呵斥,卻見是蘇公,不覺一愣,急忙喝退眾人,躬身施禮道:“曹某該死,不知大人前來,萬望恕罪。”蘇公笑道:“曹爺言重了。蘇某恰巧路過寶院,想起青蘿失踪之事,故進來探尋一番,未曾想驚動曹爺。”曹滄衡又急急陪言。

蘇公、曹滄衡到得“浮萍齋”前,注視那匾額,字跡雋秀,似出自女子之手。曹滄衡嘆道:“此乃青蘿所書。”蘇公讚歎不已。說及才女,蘇公見過許多,無有過小妹者。那蘇小妹雖是女流之輩,卻絕頂聰明,吟詩作賦,蘇公每每有不敵之象。故而蘇公從不敢輕視女子,今見“浮萍齋”三字,感歎其書法超凡脫俗、清新舒暢,果是一代才女。蘇公頓生相見之意。 蘇公環顧四下,令蘇仁去察看屋舍前後。曹滄衡道:“在下早已叫人看過,並無可疑痕跡。此宅只有一門出入,其餘皆是籬牆。”蘇公道:“籬牆外那邊是何去處?”曹滄衡道:“籬牆外乃是在下家眷。”蘇公疑道:“內眷有哪些人等?”曹滄衡道:“尚有老母、賤內及小兒。”蘇公道:“可與青蘿來往?”曹滄衡搖頭道:“並無往來。”蘇公道:“依曹爺之見,那青蘿怎的出得樂院?”曹滄衡愁道:“此正是在下疑惑不解之處。在下細細問過,並無一人瞧見青蘿外出。”蘇公道:“那青蘿可有相伴女婢?”曹滄衡點頭道:“有二人,一名春花,一名秋月。”蘇公思忖道:“煩勞曹爺且喚他二人來。”曹滄衡遂令一僕人去喚,又道:“青蘿出事後,在下便叫他二人移住他處了。” 不多時,二婢到來。蘇公看得清楚,二人約莫十四五歲,面目清秀,眉目中卻有憂愁恐懼之情。二人垂手低頭,屏氣不語。蘇公和氣道:“你二人不必害怕,且細細回想。青蘿失踪之夜,可有何異常?”二婢哽咽道:“回老爺話,當夜青蘿姐姐並無異常。”蘇公道:“當夜可曾有人來過這浮萍齋?”春花道:“燕草姐姐、秦桑姐姐曾與青蘿姐姐說話兒,小婢兩個也在旁聽著,說的是新任知州大人到來,朱老爺請青蘿姐姐前往相陪。聞聽那大人乃是當今大學士,青蘿姐姐甚為敬仰,非常高興。後來,約是戌牌時分,燕、秦二位姐姐便要回去,青蘿姐姐讓小婢兩個去送。送將回來,青蘿姐姐言要歇息,小婢兩個便回房了。” 蘇公問道:“你二人未曾服侍青蘿歇息?”春花一驚,慌道:“青蘿姐姐不曾讓小婢兩個服侍,自去歇息了。”蘇公道:“你二人睡在何處?”春花不言,秋月道:“便在青蘿姐姐下房。”蘇公點點頭,問道:“當夜,你二人可曾聽到甚麼聲響?”二人皆搖頭,道:“夜間睡得甚死,不曾聽到。” 蘇公心中疑惑,問道:“青蘿無端失踪,依你二人想來,是怎的一回事?”春花看秋月,秋月看春花,皆搖頭不語。蘇公道:“你二人與青蘿十分親近,可知樂院中有人嫉恨青蘿者?”春花、秋月道:“青蘿姐姐才藝出眾,眾多名流公子仰慕,樂院之中難免有暗中嫉恨之人。”曹滄衡疑道:“大人莫非懷疑院中之人……”蘇公幽然道:“不無可能。樂院之中,本乃是非之地,嫉妒生恨者不在少數。曹掌櫃可細細打探此事。”曹滄衡應諾。 蘇公又問二婢,道:“那何固何公子你二人可知曉?”春花、秋月點頭。蘇公道:“他待青蘿如何?”春花道:“那何公子鍾情青蘿姐姐,只是何公子性情孤僻,自恃才學。青蘿姐姐每每不喜。”蘇公道:“往來才子相公,可有青蘿如意者?”春花、秋月搖頭。蘇公道:“你二人搖頭是何意?無有,亦或是表示不知曉?”春花、秋月忙道:“無有。大人不信,可問曹老爺。”蘇公手拈鬍鬚,道:“可引蘇某入青蘿閨房一看?”曹滄衡急忙引路。 浮萍齋內,佈置別緻,雖是深秋,那院中卻滿眼綠色。曹滄衡令春花開得房門,引蘇公進入。外間內有兩張茶几兒,又有四張楠木椅,當中有一紫檀木案桌兒,其上有一瑤琴。秋月挑起內室簾兒,蘇公忽聞得一息清香,分外清新。蘇公知曉那香氣必是從青蘿閨房而出,鑽簾入室,卻見室內別具一致,臨窗乃是一床,左右雕欄,架一頂雪白薄紗蚊帳,金鉤分兩方,床上鋪桃紅罽毯,又設青緞竹葉枕頭,粉紅色大被褥。床下一腳踏,上有繡鞋五雙。旁有一幾,上有銅鏡香盒。窗前懸有青綠花鳥,左右周轉,蘇公細看,方知是用布做成,栩栩如生。窗下又有一幾,有官窯花瓶、茗碗,並幾冊書卷。左右兩溜四張朱漆椅兒,搭著椅搭,下有小方腳踏兒。一旁橫有案桌,上磊有書籍,並著硯台紙筆,又有一鼎,焚著香木。壁上並列懸有眾多書、畫、詩、詞捲軸,皆乃名流才子相贈,且多題讚頌阿諛之詞。其中亦有青蘿自書之辭賦,幽然惆悵,情不可言。 蘇公感嘆:真風塵才女也。依次看去,書畫有佳有平,詩詞或雅或俗,不一而論。曹滄衡立於蘇公身後,道:“青蘿無端失踪,在下細細查過此處,毫無凌亂之象,青蘿的首飾珠寶且在。先前府衙雷、賀二位差爺也來查尋過,並無異常跡象。此即在下疑惑之處,青蘿若是被強行擄去,即便不能高聲叫喊,亦會奮力掙扎,致使房內物甚倒地破損。”蘇公道:“房內既無可疑痕跡,想那時青蘿定已熟睡,強人又用了甚麼手段,如迷香之類邪門惡道。故而青蘿毫無知覺。”曹滄衡頓時無言。 蘇公細細查看房內,默默無語,似有所思。曹滄衡心中疑惑,不覺問道:“大人,可有甚麼疑點?”蘇公不答,回身又去看那壁上字畫。曹滄衡亦隨之觀看,只是於字畫不通,不明其里,只道蘇公發現名家墨跡。蘇公忽指其中一幅捲軸,道:“此捲軸先前可有?”曹滄衡搖搖頭只道不知,急看春花、秋月。二婢慌忙看去,皺眉回想,久久不語。蘇公上前一步,道:“你二人且細細想來,此捲軸何時懸上?”二婢細看多時,不曾憶起。春花支吱唔吾道:“回大人,小婢未曾留意過,只道早已懸掛滿牆,怎知曉其中這些。” 蘇公細看那字卷,忽道:“此卷墨跡猶新,印鑑尚艷。若蘇某不曾看錯,此卷書寫不過三四日前。”曹滄衡疑惑,道:“不知大人此言何意?”蘇公道:“看此卷筆跡章法,應是青蘿小姐所書。”曹滄衡問那二婢道:“你二人近日可曾見著小姐書寫?”二婢搖頭。曹滄衡面有慍色,道:“你二人與青蘿日夜相伴,怎未見著他書寫?”蘇公淡然一笑,道:“他二人既與青蘿日夜為伴,青蘿怎的無端失踪?”曹滄衡無言以對,思索片刻,又道:“依大人所言,即便此卷是青蘿於無人之時所書,又有何干系?” 蘇公思忖道:“曹爺且想:滿壁捲軸,懸掛時日已久,但凡新卷懸掛,一般來言,應在尾末之處,怎的無端懸於其中?”曹滄衡道:“不定是青蘿一時之興,厭了先前那卷,便替換了這卷。”蘇公搖頭,道:“懸掛此卷絕非一時之興,其中必有玄機。”曹滄衡一愣,不解其意。蘇公又道:“既懸此卷,那先前此處所懸之捲軸何在?其目的分明是有意替換。”曹滄衡滿眼疑惑,問道:“大人所說,在下益發不明白了。青蘿用此卷換那卷,有何意圖?又與他失踪何干?”蘇公道:“曹爺此言錯矣。青蘿在閨房無端失踪,而閨房壁上無端懸掛此捲軸,失卻了先前一卷?此二者有何蹊蹺?蘇某思量,那換下之捲軸便是查找青蘿之線索。”曹滄衡一愣,問道:“大人之意是……”蘇公道:“曹爺及二位姑娘可細細回想一番,先前捲軸是何面目?是字是畫?何人所作?” 曹滄衡從未加留意此些,哪裡想得出來?那二婢亦是粗俗丫鬟,自然也不知前後。此即常見不疑、熟視無睹。蘇公見三人皆茫然,又道:“亦或與捲軸本身無關。如此用心換了捲軸,想是害怕被人發現甚麼。細細想來,那捲軸有何可怕?必是捲軸上面有字跡或畫象。”曹滄衡忽悟道:“定是青蘿趁其不意之時,在捲軸上寫下那賊之名,意圖留下線索。不料,青蘿此著被那賊發現,那賊便取去那捲軸,壁上無端少卻一卷,甚為可疑。那賊擔心被人察覺出來,便隨意將青蘿所書新卷換上。”蘇公點頭,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曹滄衡轉念一想,反問道:“如此說來,那青蘿卻是知曉那賊的,怎的不高聲叫喊,或是奮力掙扎?怎的肯甘心任其擄去?如此不合情理。”蘇公思忖道:“當時情形,未有人見著,豈可以常理推測?青蘿或遭脅迫,性命交關之時,怎敢叫喊掙扎?曹爺,可召集院中人詢問,可有憶得先前之卷者?”曹滄衡答應。 蘇公忽見春花欲言又止,問道:“春花,可有話說?只管說來。”春花忙道:“回大人,小婢想那何固何公子文采風流,曾多與青蘿姐姐談說詩詞書畫,相必他憶得此卷。”蘇公含笑點頭,令曹滄衡喚人去請何固前來。曹滄衡退身出去,那廂蘇仁迎面進來。蘇公正望著青蘿字卷出神,蘇仁不便上前,站立一旁。 蘇公撫須片刻,略有所思,轉過身來,卻不看蘇仁,只是環視閨房。近得案桌前,蘇公取過一卷書,翻開一看,卻是柳三變之《樂章集》,又取過一卷,乃是《李義山詩集》。書籍一側,整齊磊著一摞捲軸。蘇公將捲軸一一展開看過,又近得床前,俯下身來,細看那床踏。床踏之上一行繡鞋,一共十隻,蘇公取過一隻,觀望於手掌中,而後又一一看過。春花望著蘇公行徑,甚為好奇,忍不住道:“青蘿姐姐有六雙花鞋,另一雙定是穿著。”蘇公道:“你可記得那雙鞋甚麼色兒?”春花看那五雙鞋,思索道:“乃是青色。那鞋是青蘿姐姐養母趙老夫人親手縫做,十分精緻。青蘿姐姐甚為珍愛。”秋月亦如是說。蘇公道:“青蘿失踪之後,此房可曾整理?”春花、秋月皆搖頭,道:“只是稍作清點,並不曾少了甚麼。” 蘇公皺眉思索,抬起頭來,見著蘇仁,方才醒悟,問道:“你可有發現?”蘇仁一笑,展開手心,卻是一玉墜,道:“此玉墜乃在房後一籬牆處發現。那處籬牆略有空隙,似有人出入過。”蘇公拈起那玉墜,只見:那玉墜呈桃狀,有一黃色絲絛繫著,晶瑩碧透。握在掌心,隱約有絲絲寒氣。細一看,那玉墜正中卻雕刻兩個小篆字兒,蘇公看得真切,乃是“長曲”二字。此二字是何意思?蘇公不解。 蘇仁見蘇公神情專注,好奇心大起,亦湊過頭來,經蘇公指點,方才看見二字,不免驚訝,道:“如此小的字兒,蘇仁竟大意錯過。幸虧老爺一眼瞧見了。”蘇公道:“如此一塊美玉,價值不菲,絕非尋常書生秀才所有。此二字是何意思?尚不得而知。或是人名,或是他意。此玉或是案中人所遺,或與此案毫無干系。切不可妄自推斷。”蘇仁唯唯。 蘇公聞聽得浮萍齋後有跡象,遂令蘇仁引路,退身出得浮萍齋,正見曹滄衡引一人而來,來者非是他人,正是何固。蘇公將玉墜納入袖中,站立相候。曹滄衡遠遠道:“蘇大人,方才出去正巧遇著何固何公子。何公子聞聽,初始不願前來。小的苦苦相纏,只道此事關係青蘿失踪真相,他方才答應。”何固到得跟前,微微拱手,十分不快。蘇公回禮,道:“此事有勞何公子。”何固亦不多言,徑直往齋內而去。蘇公、曹滄衡、蘇仁等人緊隨其後。進得閨房,何固四下張望,曹滄衡急忙指點,何固望著青蘿字卷,頗為疑惑,細細瞧看後並不言語,又轉向其它。曹滄衡急道:“何公子可想出此處先前曾懸掛何捲軸?”一言似提醒何固,猛然一震,急急環顧左右,眉頭一鎖,臉色頓變,吃驚不小。 蘇公早將何固變化看得一清二楚,心中疑惑,暗暗觀望,並不多言。曹滄衡似有察覺,急問道:“莫非何公子已然想起?快快說來。”何固茫然若失,冷冷道:“何某不曾想起甚麼。如此眾多捲軸,哪裡記得?”曹滄衡急道:“且細細回想,或可記憶。”何固冷笑一聲,搖頭不語,轉身便走。 何固正欲出房,蘇公忽道:“何公子且留步。蘇某有一事不明,望何公子賜教。”何固住足,卻不回身。蘇公道:“蘇某久聞何公子風流倜儻,乃湖州有名的才子。公子與青蘿來往甚久,可謂紅塵知己也。”何固冷笑一聲,道:“蘇學士有甚言語儘管說來,何必饒舌。”蘇公淡然一笑,道:“蘇某心中有一事不明,何公子文采出眾,怎的青蘿小姐房中無有何公子之書畫?莫非何公子惜墨如金否?”何固冷笑一聲,道:“此乃何某私事,恕何某無可奉告。”正欲抬步,蘇公又道:“如若蘇某不曾言錯,那青蘿字卷所替代者便是何公子墨寶!何公子暗中取回捲軸,不知是何用意?”何固一愣,轉過身來,望著蘇公,面有怒氣,道:“學士大人此言是何意思?” 蘇公笑道:“何公子乃聰明絕頂之人,其中情形何須蘇某多言。”何固冷笑道:“莫非你等懷疑青蘿系何某所擄?”蘇公道:“蘇某並不曾如是言,只是想知曉那失踪捲軸之情形。”何固遲疑片刻,道:“說出來亦無妨,那不見的捲軸非是他人所作,確是何某禿筆塗鴉,曰《閉月羞花圖》,又題太白詩句,'綠竹入幽徑,青蘿拂行衣。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'只是怎的無端失踪,反被青蘿字卷所替。何某亦不知曉。”蘇公冷笑道:“室內有捲軸數十,怎的獨獨少了何公子《閉月羞花圖》?蘇某百思不得其解。”何固臉色鐵青,瓮聲道:“蘇學士何等聰明,焉有不明之理?恕何某失陪了。”說罷,急急而去。曹滄衡望其背影,滿面疑雲。 蘇公並不多言,出得浮萍齋舍,沿籬牆察看。到得拾玉墜處,蘇仁指點地方,因花草樹木遮蓋,玉墜幸未被他人發現。蘇公看那籬牆,果有間隙,足容一人側身出入。曹滄衡奇道:“莫非大人疑心賊人從此進出?”蘇仁道:“曹老爺以為如何?”曹滄衡道:“從此出去,卻正是在下家院。難道那賊人竟是家中人不成?”蘇仁奇道:“你可曾詢問家人?”曹滄衡搖頭道:“不曾問過。”蘇公道:“如此,曹爺可細細詢問家眷,如有異常,可速來告。”曹滄衡唯喏。
按“左鍵←”返回上一章節; 按“右鍵→”進入下一章節; 按“空格鍵”向下滾動。
章節數
章節數
設置
設置
添加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