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蘇東坡斷案傳奇·湖州篇

第2章 第一章村婦之死

這闕詞是大宋一個名喚蘇軾的名儒所作。這蘇軾字子瞻,一字和仲,別號東坡,眉州眉山人氏,天資聰慧,過目成誦,乃人中騏驥,有通今博古之學、經天緯地之才。其父蘇洵(字明允,號老泉)、其弟蘇轍(字子由,晚年自號潁濱遺老),都是當世名家,世稱“三蘇”。嘉佑二年四月八日,蘇軾一舉而中。文壇泰斗歐陽修見得蘇軾文章,驚詫不已,嘆道:“老夫當退讓此人,使之出人頭地。恐三十年後,無人再談論老夫矣。”此時刻,蘇軾才二十歲。 話說大宋神宗天子在位,拜王安石(字介甫,號半山)為宰相,此人也是一代奇才,博聞強記、殫見洽聞、目過十行、書窮萬卷,可謂才高八斗、學富五車。王安石入仕以來,興利除弊,頗有聲望,後經韓魏公舉薦,升為揚州知府。神宗年間,拜為宰相,封荊國公。上至天子,下及百姓,無不稱其賢,以為崑山片玉、伊週再生。惟有同朝文臣蘇洵不以為然,作《辨姦論》諷之:“夫面垢不忘洗,衣垢不忘浣,此人之至情也。今也不然,衣臣虜之衣,食犬憊之食,囚首喪面而談詩書,此豈其情也哉!凡事之不近人情者,鮮不為大奸鏡。”王安石聞得這話,很是不快,但他素來重才,以蘇軾為槃槃大才,世間罕見,有意委以重任。不想蘇軾為人孤傲,對王安石新法頗有微詞。王半山暗聞,心中慍怒,便在天子麵前貶論蘇軾不是,宋神宗深信不疑。蘇軾無奈,只得請求外任。蘇軾外任多年,頗有作為,深受各路州府百姓愛戴。蘇軾往來各州府間,遊覽名山大川,了解民俗風情,寫出了許多千古絕妙詩詞,也流傳下來很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。

且說神宗元豐年間,蘇軾調任湖州知府,赴任路上,遊山玩水,吟詩作賦,意氣奮發,早已忘卻朝中是非瓜葛。不一日,蘇軾一行入得湖州地境。那湖州之地,在太湖之濱,三國吳時為吳興郡治,盛產蠶繭、水稻、鮮魚、湖羊、絲綢、湖筆、綾絹、羽毛扇等;又風光旖旎,山清水秀,林寒澗肅、民風淳樸、含哺鼓腹,雖不如京城繁華昌盛,卻別有江南水鄉情趣。 這一日,落日臨西,桑榆幽幽,道上走客行色匆匆,歸心似箭。蘇軾立於道旁,但見前方炊煙漸起,薄霧繚繞,茅屋瓦舍參差疊現,估摸有七八十戶人家,顯然是一個江南小鎮。 蘇軾喚來管家蘇仁,令他先行前去找尋一家客棧,以便家眷駐足歇息。那蘇仁之父自小長在蘇家,為老蘇家主持里外,深受蘇老泉注重,後娶老夫人貼身丫鬟為妻,生下一子,蘇洵為小子取名蘇仁。蘇仁自小在蘇家長大,整日與蘇氏兄妹做伴,也讀些書識些字,加之頭腦思聰,勤勞任怨,深為蘇家老少男女親近,以為家中弟兄。蘇仁年少在眉州之時,曾受山寺一老僧點撥,學得些拳腳功夫,耍得刀劍棍棒,尤其練得一手奇門兵刃,喚作分水娥眉刺,前後三十六式,式式凶險,兀自厲害。蘇軾深喜之,自眉州到京城又到各路州府,都帶蘇仁在左右,作為長班。

行至鎮口,蘇仁折回來禀報,只道是這小鎮上有一家福來客棧,尚餘四五間空房。蘇軾令他頭前引路。車馬到得福來客棧,店主笑臉相迎,招呼小二牽馬入厩,暗中打量家眷、匣箱,知是官宦人家,更是殷勤相待,笑引蘇軾入得屋來。 蘇軾環視四下,雖是村野小鎮,茅茨土階,卻也乾淨整潔,四張木桌,十餘把杉木椅,臨牆是五尺高的櫃檯,櫃檯上放著筆墨賬簿與黑漆算盤。店主是個中年男子,和顏悅色,輕拂椅面,招呼諸位客人歇坐。蘇仁甚是勤快,不多時端水過來,侍侯老爺夫人洗臉。店主很是歉意,只道這本是店小二之事,何勞客官。蘇仁笑道:“不妨,不妨。敢問店家,此去湖州府城尚有多遠?”店主回答,有四五十餘里,明日一早起程,遮莫兩三個時辰即可到達。蘇仁拱手道謝。

蘇軾洗臉罷,詢問店主當地民風民情。店主一一回答。原來此地喚作錢家莊,莊民多以養蠶紡絲為生,本是錢姓宗族居住,因為驛道自小鎮經過,南來北往,櫛霜沐露,多了不少外姓人家,小鎮也日漸繁榮。出莊鎮往西,約三里之遙,有一白馬湖,滿堤楊柳,別有風光。 蘇軾微點額首,手捋鬍鬚。夫人王氏知蘇軾有遊湖之意,但見天色已暮,加之車馬勞頓,身心疲憊,便道:“老爺不如暫且歇息,待明晨早起,令蘇仁隨往。曦日初升,湖光蕩漾,清風拂面,萬千柳條,豈不更妙。”蘇軾心領神會,捻鬚而笑,道:“夫人之言極是。”是夜,眾人早早睡下,唯蘇軾秉燭夜讀。蘇仁陪伴一旁,終因身乏心勞,迷糊間靠在椅上,安然入睡。直至子牌時分,蘇軾方上床歇息。

次日一早,蘇軾梳洗完畢,喚上蘇仁,出了客棧。這錢家莊雖小,卻也喧嘩熱鬧,鎮街當中有一條青石板路,貫穿南北,兩旁店鋪人家陸續開門。早起的小販沿街叫賣,吆喝聲抑揚頓挫,此起彼伏。蘇軾沿街而行,興趣盎然。 出了街頭,道分兩支,一前一右,前行半里地,但見得不遠處山坡下圍有眾多村民,交頭竊語,不知發生了甚事。不時有村民飛奔而去。蘇仁好奇,拉住一名村民,打聽道:“這位大哥,如此匆匆忙忙,不知前方發生甚麼事端?”那村民立住腳步,上下打量蘇仁,道:“聞聽說是死了一人。”蘇軾詫異道:“死了人?”那村民瞥了一眼蘇軾,不再多言,飛奔去了。蘇仁道:“老爺,不如我等也去看他則個。” 蘇軾點點頭,抬步往前,蘇仁緊跟其後,捨了大道,經過山邊一條泥濘小道,來到事發之地。早已圍著二三十名村民,男女不等,三倆耳語,指指點點,嗟嘆不已。蘇軾二人立在眾人身後,蹺足探頭張望,只聞得前面有人大聲道:“諸位鄉鄰,暫且退後,切不可壞了現場。我已喚人快馬報官去了。”

蘇軾聽得旁邊一個挑著豆腐擔子的年輕男人低聲道:“我道是誰?原來是他!”另一個男人似有些幸災樂禍的道:“這種人,死了便死了。我錢家莊的名聲都壞在他等人手中。”又有一個提著鋤頭的男人連連點頭,附和道:“說的極是,傷風敗俗,無恥之至。錢貴娶了這種女人,真是有辱錢氏祖宗。” 蘇軾聽得明白,原來死者是一名女子。 正思忖間,又聞前方有人大聲道:“請諸位鄉鄰各自散去,死因尚未查明之前,萬不可妄言妄聽、多言嚼舌,以免挑起閒言,引起事端,牽涉無辜。”蘇仁詢問一名村民:“前面那言語者是哪個?”那村民見蘇仁面孔陌生,道:“這位便是我錢家莊的長者,錢孝老先生,與莊里錢大善人同宗,可惜家道中落,現在莊中開設私塾,教化子孫。他為人不偏不黨,遇物持平,故莊中糾纏爭端多請他出面調停,往往化干戈為玉帛,深為宗族鄉鄰敬重。”

蘇軾聞聽,肅然起敬,擠上前去。只見得錢孝老先生遮莫五旬有餘,面善目慈,正竭力勸說鄉人散去,不可因無端之事妄誤生計。眾鄉人不便違背長者良言,紛紛後退,遠遠立著,卻不肯離去。 但見錢孝先生身後約莫二三十步遠,躺著一具屍首,面目已遮蓋,從其衣服分辨,確一名女子。蘇軾上得前去,見得先生,拱手施禮。錢孝先生連忙還禮,道:“這位員外氣宇不凡,想必是路過鄙莊的賢人。不知有何見教?”蘇軾道:“錢老先生乃鄉中長輩,藹然仁者,申明大義,在下早已耳聞。若言見教二字,實不敢當,在下欲上前查看那屍首,不知可否?”錢孝先生驚異不已,連聲擺手道:“不可不可。此種事端應由官府仵作料理,員外乃路過之人,與此無有乾系,多有不便,恐招人多舌。請員外退避一旁。”

蘇軾微微一笑,把個眼色與蘇仁。蘇仁領會,走上前去,在錢孝先生耳邊低語幾句。錢孝先生聞言,臉色頓變,急忙施禮。蘇軾伸手托住老先生,輕聲道:“折殺在下了。”錢孝先生正言道:“知府大人白龍魚服,駕臨敝莊,草民有失遠迎,恕罪恕罪。”眾人見狀,驚訝不已。蘇軾輕言道:“老先生言重了。”錢孝先生道:“如此事端,大人躬身力行,小民不便多言。請大人這邊走。” 錢孝先生閃身一旁,引蘇軾近得屍首旁。圍觀鄉人目睹此狀,甚是詫異,頓時靜聲,翹首觀望。蘇軾注視四下,但見茅草叢生,那女人屍首便藏在茅草之中。只見女子身穿杏黃衫兒,下著紅娟裙兒,腳著紅銹花鞋兒。蘇軾細心查勘衣裙,掀開面孔遮布,卻見那女子鬢髮散亂,面容慘白,細看來確有幾分姿色,屍首尚有絲胭脂味兒。撥開屍體衣襟,脖頸部赫然有青紫掐痕,顯是被掐致死。又察看死者左手,纖纖玉指早無血色。眾人不免好奇,又漸漸圍觀過來,竊竊私語。看罷左手,又觀右手,竟呈拳狀,似手心中握有一物,蘇軾強行扳開手指,只見掌心中一小荷包兒。蘇軾取過荷包,前後察看,用粗布縫成,手工精巧,解開小布團扣兒,探看其內,卻空空如也。蘇仁立在身後,輕聲道:“莫非是死者掙扎反抗時無意間抓奪兇犯之物?”蘇軾輕嗅荷包,微皺眉頭,隨即將荷包放歸原處。

蘇軾立起身來,回首詢問錢孝先生道:“敢問先生,是何人發現這女子屍首?如若在此,請喚上前來。”錢孝先生會意,衝著眾鄉人叫道:“錢二,你且過來。知府大人有話問你。”鄉人中走出一名三十左右漢子,憨厚老實模樣,戰戰兢兢。錢孝先生道:“你且將如何發現屍首一一告知大人。”錢二連聲應著,不敢抬頭,心存餘悸道:“小人以狩獵為生,白日在山中設下夾套,等候野物上鉤。次日清晨上山取貨,上市去賣。昨日黃昏小人下得山來,並無甚怪異。今日五更,小人起床上山,路經此處,朦朧中見得草叢中似有一團物甚,走得近來一看,卻原來是一個人。虧在小人膽大,不曾嚇著,叫喚幾聲,未見其動靜,小人才多了幾分疑心,暗想:莫非是死人不成?小人借了老虎豹子膽,上得前去,仔細一瞧,哎呀!這不是莊上錢貴的渾家周玉兒嗎?”

蘇軾驚道:“你識得這婦人?”錢二詫異道:“何止小人識得?諸位鄉鄰都識得他。”蘇軾問道:“你可曾動過屍首?”錢二撥弄鼓般搖頭,道:“這女人聲譽不佳,小人怎會動他。再者,一大早的,一個婦人家如死狗般躺在這裡,一動不動,小人猜想其中必有蹊蹺,便匆匆回莊,告之大夥。至此連山上野物也不曾取回。”蘇軾揮手讓錢二退了下去。錢孝先生俯首問道:“大人有何高見?這婦人之死……”蘇軾道:“依錢二所言,這婦人死在昨日夜間。屍首脖頸處有明顯掐痕,顯是被人所殺。”錢孝先生一驚,疑道:“我錢家莊向來民風淳樸,鄉人老實規矩,怎會做出如此殘忍之事?唉!”蘇軾問道:“聞得眾鄉鄰言語,這周玉兒平日行為似有所不規?”錢孝先生嘆道:“風言風語、飛短流長,不過是傳聞罷了,並不曾有誰親見。不過老夫竊以為此言絕非空穴來風。”

蘇軾道:“這周玉兒夫家喚作錢貴,這錢貴現在何處?”錢孝先生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這錢貴曾本也是讀書人,說來還是老夫門生,後因其父亡故,餘下一母,加之鄉試未中,便棄學從了商,目今在湖州城中做些胭脂花粉生意,尚不知曉此事。老夫已喚地保進城通告錢貴去了。”蘇軾環顧四下,不見有傷悲之人,疑道:“怎的不見周玉儿婆婆?”錢孝先生尋望眾人,亦奇道:“老夫早已叫人前去通告,卻不知錢母為何遲遲未到?”蘇軾默然思忖,道:“想必官府差人不久將至,現場當由他等查察。我等不宜插手。”遂吩咐錢孝令人守侯差人,萬不可壞了現場。 蘇軾離了現場。蘇仁緊跟其後,問及是否去白馬湖。蘇軾搖頭道:“我意返回街坊,去周玉兒家查問一二。”蘇仁不解,道:“老爺方才已申明,此案不宜插手,為何又要前往查訪?”蘇軾輕捻鬍鬚,道:“適才鄉人眾多,其中難免混有耳目。我那言語不過誑其耳。我食朝廷俸祿,身任湖州知府,今湖州百姓之事,焉有不睬之理?”蘇仁道:“老爺說得是。不過,此事自有公差捕快來辦理,老爺尚未上任坐堂,恐怕……”蘇軾打斷蘇仁言語道:“公差自辦公差之案,我不與乾涉,又有何妨?不過,此案蹊蹺之處頗多,恐非尋常命案。”蘇仁忙問其故。蘇軾道:“你且抬足看來。”蘇仁不解,抬足探望,鞋邊沿沾滿淤泥,乃方才行走於泥濘山道緣故,此外並無怪異之處。蘇軾抬起足來,蘇仁俯身細看,亦無疑點。蘇軾手指鞋底,道:“我等鞋上盡沾黃泥,只因那山間小道有幾處積水未乾,淤泥滿坑,路人雖繞邊而過,仍難免沾污。而那周玉兒鞋足乾淨無污,你道是何緣故?”蘇仁奇道:“為何?” 蘇軾道:“只因周玉兒並非死在山間路旁,而是另有他處。”蘇仁驚訝不已,道:“依老爺之見,那兇犯竟是在他處殺害周玉兒,而後利用夜色負屍至此,意圖誤人視線?”蘇軾道:“正是,那兇犯將屍首扛在肩背,故屍首鞋履乾淨。那兇犯想必是一個身強力壯之人,且熟悉地理。”蘇仁道:“如此說來,此案並非複雜繁瑣。”蘇軾道:“何以見得?”蘇仁道:“我竊以為,這兇犯必是周玉儿熟識之人,二人之間或有仇狠、怨隙、糾葛,此為其一。其二,死者手中有一荷包,臨死之人為何緊握此物,必有關聯。想必是那周玉兒被害前曾全力掙扎,無意中抓奪下兇犯身上物甚,亦未可知。”蘇軾道:“依你之言,只需找到此荷包主人,便知真兇何人了?”蘇仁道:“正是。不過那兇犯亦可在山旁殺了周玉儿,而後換其鞋履、褲裙,如此亦無泥垢。”蘇軾不覺一愣,笑道:“有理有理。不曾想你竟有這般才幹,待到府衙,令你做個三班捕頭,豈非湖州百姓幸甚,湖州捕快幸甚。” 談論間,主僕二人入得街巷,卻見鄉人奔走來往相告,街頭門前,爺婆友鄰,張王李趙,三五成堆,你言我語,猜測事由,眾說紛紜,有好事暗笑者,亦有唾津不恥者。蘇仁就前向一老翁詢問周玉儿家之所在。老翁臉色微變,上下打量蘇軾二人,面有不屑之情。旁邊一書生模樣人物冷笑不止。又有過路一年輕小販駐足聆聽,他識得蘇軾正是錢老先生稱作大人者,便請求頭前引路。 蘇軾二人,隨同小販,繞過幾戶人家,來到一村舍前,小販指點此即錢貴家宅。蘇軾謝過小販,但見竹籬瓦舍,柴扉半掩,雞鳴狗吠,舍前有一池塘,浮萍點點,岸旁三四株垂楊柳樹,楊柳條下鴨鵝鳧遊,樹下涼曬一桿衣服。蘇仁呼喚再三,方有一老婦人拄杖走出。那老婦人兩鬢斑白,銀絲縷縷,面容平淡,詢問蘇仁來因。蘇仁一愣,這老婦人怎是周玉儿婆婆?莫非是那小販矇騙不成?或是這老婦人絲毫不知兒媳亡故?或是錢孝所喚之人未曾將話語傳與老婦聽?否則,這老婦人何以如此平淡安寧? 蘇軾見老婦人滿面辛勞之色,似是家務繁忙所致。蘇仁上前打聽,此確是錢貴之家,老婦人正是錢貴之母、周玉兒之婆婆。老婦人道:“不知這位員外光臨寒舍有何貴幹?莫非是找我兒錢貴?”蘇軾作揖道:“非也。特為周玉儿而來。”老婦人臉色頓變,慍怒道:“你等知書達理,飽讀聖賢之書,竟做如此有辱斯文之事?”蘇軾辯道:“老婆婆錯怪了。老婆婆可知兒媳現在何處?”老婦人怒道:“哼!這賤人現在何處,與老身何干?”蘇仁爭道:“莫非婆婆不曾知曉,他已死了?”老婦人冷眼笑道:“他死與不死,又與老身何干?與你等何干?”蘇仁道:“老婆婆何出此言?他乃你家中人,你的兒媳。”老婦人怒道:“此等賤人在我錢家,敗壞我錢家名聲,有辱我錢家列祖列宗,實我錢家奇恥。”老婦人咬牙切齒,手中木杖戳地,嘭嘭作響。蘇軾料想這周玉兒平日行為放蕩,故而招致老人如此痛恨。 蘇軾道:“常言道,人死萬事休。周玉兒既已死,往事煙消雲散,何必如此耿耿於懷?老婆婆且息盛怒,以免傷得心肝。老婆婆,在下前來只因有一事不明。”老婦人道:“這位員外,請屋內言語。”引得二人進了屋來,移座沏茶,老婦人道:“員外有話請說。”蘇軾道:“聞聽鄉人閒言,那周玉兒似行為不檢。老婆婆為何不早將其休出家門,而留之以受其辱?” 老婦人聞言,嗟嘆不已,老淚長流,嗚咽道:“員外有所不知。這婦人生性潑辣,十分利害。悔不該當初信那牙婆之言,以為是賢淑之輩。唉,也是合當如此,我那不爭氣的貴兒,見得這女人,竟如蒼蠅見了腥血般,那裡還捨得下?過門之時,尚還無事。一年半載後,竟露出本來面目,家中粗細,一概不問,貪吃好睡,說寒道苦,咆哮尊長,叱罵丈夫。昨年,我兒自去湖州城做些胭脂花粉勾當,一旬半月難歸一次。這婦人竟益發不像樣了,整日塗脂抹粉,著意梳妝,與後生潑皮調笑,暗中出入。老身言語點撥,苦心規勸,反遭惡罵。街坊鄰里早已流言蜚語,待我兒回來,老身將情形一一告之。我兒問他個究竟,卻不料那女人哭哭啼啼,反怪罪老身,只言老身日日責怪於他,不敬家長,兩道三科,無端生事,不曾有出,欲斷錢家之煙火,如此等等。我兒竟似服了迷魂湯水,深信不疑,反勸說老身。因我兒庇護於他,他益發肆意妄為。我錢家祖宗先列名聲盡毀於他手。在老身眼中,這淫賤女人早已不是我錢家之人,他是死是生與我錢家何干?” 蘇軾頗有同感,道:“事雖如此。可他惡不至死,其中事由須查問清楚。真兇必當伏誅。敢問老婆婆,平日這周玉兒與些甚麼人物來往?”老婦人搖頭嘆息,道:“這些羞醜之事,老身絲毫不知。不如去問左右鄰里街坊,或可知曉。”蘇軾道:“近幾日來,汝家中可有反常之事?這周玉兒有何異常舉動?”老婦人思索片刻,搖頭道:“也不曾有。不過,前幾日,老身見那街上屠夫孫三郎曾與他有過爭吵。”蘇軾詢問其詳。老婦人道:“前日午後,老身自街頭五味鋪回來,遠遠見屋舍前,孫三郎與他爭吵不休,他大罵不止。那孫三郎似乎不敵,見老身歸來,便止了言。他自老身身旁而過,卻見得他面紅耳赤,眼含凶光,口中罵罵咧咧的走了。”蘇仁道:“那孫屠夫為人如何?”老婦人道:“也不是甚麼正經角兒。老身問那賤人爭吵緣由,他道是孫屠夫賴他那日少了五文錢,故爾爭吵起來。” 蘇軾問道:“這幾日,你兒錢貴可曾回來過?”老婦人答道:“貴兒離家已有月餘,不曾歸家,亦無書紙口信捎回。故前日,老身去那五味鋪,央求錢掌櫃趁便捎信與我兒。他與我兒頗有來往。”蘇軾道:“書信是何人所書?”老婦人道:“乃是老身授言,侄兒所書。”蘇軾道:“老婆婆,可否述說周玉儿昨日行跡?何時最後見他?”老婦人道:“昨日與平常無二,那賤人在家中懶睡一日,吃過晚飯,又入室睡,老身亦熄燈歇息,卻久久未眠。後來聽得那賤人房中有些聲響,似有腳步聲。老身氣惱不已,知曉那賤人又欲外出,俄而,聞得開合門聲,想是那賤人已經離去。” 蘇軾道:“這之前,老婆婆可否聽到其餘異常聲響?”老婦人搖頭道:“不曾聽得。”蘇軾道:“周玉兒外出,約莫甚麼時辰?”老婦思忖道:“遮莫戍時左右。”蘇軾又道:“歇息之前,家中門窗是否合閉嚴實?”老婦人道:“灶中熄火,門戶上閂,老身必親自檢點,多年來不曾有誤,絕不會有半點差池。”蘇軾又道:“那周玉兒是否有頭飾手鐲之類?請老婆婆查看,是否缺少?”老婦人喃喃道:“那賤人最喜打扮收拾,塗脂抹粉,穿金戴玉。”說罷,老婦人起身,引蘇軾二人入了室內,查看一番,果然少了幾件,想必是穿戴在身。蘇軾見物甚中有一荷包,問道:“周玉兒是否另有一荷包?”老婦道:“似不曾有,只此一個。”蘇仁忽然想起,現場那婦人頭髮散亂,並未見得首飾手鐲之類,心中欽佩不已:老爺果然心細如發。那婦人身著艷麗,焉有不戴首飾之理?如此說來,那首飾必是為凶手掠走。莫非那兇手是見財起心?而非仇情所害? 蘇軾又問了些閒話,無其他疑問,遂起身告辭。蘇仁隨之出門,追上蘇軾,道:“老爺,我等當先回客棧,以免夫人惦念。”蘇軾微微點頭,出了竹籬笆,邁步向前。蘇仁道:“老爺,我等來時走的似非此道,而是那方那條道兒。”蘇軾一愣,抬頭辨看,原來是分左右兩方,便轉身沿原路往回。蘇仁低聲道:“適才聞錢母之言,這婦人生性放蕩,又是一悍婦,或是有幾個姦夫,爭風吃醋,其中一廝爭寵不成,惱羞成怒,故而起心殺人。負屍移地之後,又貪圖小利,剝去其首飾。”蘇軾笑道:“姦夫火併亦不無可能。不過,我觀那老婦人面容平靜,淡然處之,眉目間似有隱瞞欺詐之色,大為可疑。”蘇仁不曾察覺,頗有不解,道:“莫非老爺疑心那錢老婦人不成?那婆婆行走緩慢,氣力不接,怎有力氣行凶殺人?” 蘇軾笑道:“他一老婦人自是不可能。可他那兒子錢貴呢?”蘇仁辯道:“那錢貴尚在湖州城內,莫非他能如神仙般飛來殺人?”蘇軾道:“錢貴在湖州城中,已有一月未歸,消息全無。他老母尚且不知,其餘人等又怎知他是否真在湖州城?眾鄉人皆以為錢貴尚在湖州城,這正是他等心計之所在,與人以假象。試想那錢貴喬裝改扮,潛回家中,隱匿起來,待見周玉儿偷情養漢,便痛而下手。又搶掠其首飾,偽作貪財好利者劫財假象,而後又趕回湖州,亦未可知。”蘇仁聞聽,思忖不語。 蘇軾、蘇仁回得客棧,夫人問及白馬湖美景如何。蘇仁道並不曾去得,並敘說了山間奇案,夫人、家眷等吃驚不小,追問其詳。蘇軾用過早膳,正品嚐茶水。只見店主急急進來,道:“客官老爺,你可是姓蘇?”蘇軾微微點頭,道:“正是。不知店家有何見教?”店主忽然長揖在地,道:“不知是蘇大人光臨寒店,若有不周之處,萬望大人見諒。”蘇軾連忙托起店主,道:“店家言重矣。快快請起。”店主道:“大人,店外有人求見。”蘇軾愣道:“是何人?”店主回道:“乃是湖州府衙四名端公爺,還有本地鄉紳、地裡保正。”蘇軾道:“快快有請。” 店主返身出去,招呼眾人,引入堂內。前後約莫十餘人,其中便有那私塾錢孝先生。當先四人身著公差服飾,自是衙門中人。眾人齊齊施禮。蘇軾請眾人坐下。當先一公差,約莫四十左右,濃眉大眼,虎背熊腰,上前拱手施禮道:“小的見過大人,小的李龍,乃是湖州府衙班頭,奉張大人之命前來辦理錢家莊命案。聞說新任知府蘇大人在此,特前來拜謁。”李龍說罷,一鄉紳出列躬身道:“草民錢良,聞錢老先生指點,方知蘇大人光臨鄙莊,且正值兇案發生,驚動大人,小人惶恐不安,特來請罪。”蘇軾見那錢良身著錦衣,體現福態,當是富貴人家。 蘇軾欠身道:“有勞諸位鄉鄰相望。”大夥言語客氣一番,起身告辭,獨留下四位公差。除李龍外,其餘三人是班頭趙虎,公差吳江、鄭海。蘇軾道:“本府今在上任中途,尚未坐堂。你等皆為張大人所差。此次辦案,你等可放手行為,不必有所顧忌。本府自當與諸位齊心協力,同保湖州百姓平安。”李龍急忙起身,道:“大人過謙了。小人早聞張大人言及,大人乃翰林大學士,鶴鳴九皋,衙官屈宋。天下文人誰不知曉?我等乃是粗人,不識禮儀。凡事願聽從大人調遣。”蘇軾道:“萬萬不可。凡事相互切磋商議為是。”四人受寵若驚,起身齊道:“我等願聽大人調遣。” 蘇軾道:“諸位請坐。我等公門之人,皆應為國而想,為民而生,不必多言其它。不知各位對此兇案有何看法?不妨說與眾人來聽,一同商討。”李龍道:“小人已查看過屍首,那婦人乃是被人掐死,無有姦污跡象。據莊客說,那女人喚作周玉兒,生性風騷。我等以為,其死或與此有關。”蘇軾微微點頭,道:“此案當自此入手。其奸夫或許不止一人。其中有一屠夫,喚作孫三郎,前日曾與死者爭吵,頗為可疑。”趙虎道:“既然如此,我等立即將那孫三郎拘來盤問。”蘇軾道:“李班頭,此事交與你辦。此外,我還需一人趕回湖州城,查找一胭脂花粉小販,此人喚作錢貴。須查明他這兩日詳細行踪。”李龍道:“此人是死者周玉儿之夫。小人檢驗屍首時,他便在一旁哭泣,據鄉人道,這錢貴剛從湖州城趕回。大人一聲吩咐,小人便將他喚來問話,何必再回湖州?”蘇軾道:“我自有理論。谁愿替代蘇某前往?”趙虎上前道:“小人願去。”蘇軾道:“有勞趙班頭。此去湖州,務必查明錢貴夜間行跡。你可省得?”趙虎道:“小人明白。” 蘇軾又道:“趙爺此刻即可起程。”說罷,忽又想起甚麼,急問道:“你等察看周玉儿屍首之時,可曾見得他手中有一繡包?”李龍道:“有的。小人想那死者臨死之時,握著此物,必是緊要物甚,故而收在包中。”隨即自包袱中取出荷包,呈與蘇軾。蘇軾細細看來,吳江道:“此物或許與那兇身有關。”蘇軾看過之後,收入袖中。
按“左鍵←”返回上一章節; 按“右鍵→”進入下一章節; 按“空格鍵”向下滾動。
章節數
章節數
設置
設置
添加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