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玉嶺的嘆息

第4章 第四章

玉嶺的嘆息 陈舜臣 3885 2018-03-16
第二天,果然如預想的那樣,入江被釋放了,他把送來的早飯全部吃光了,正躺在床上的時候,小湯又走了進來。 “轉過身去!”小湯笑嘻嘻地說道。 入江一轉身,小湯迅速地用黑布蒙上了他的眼睛。然後拉著入江的胳膊,邊走邊說道“不要摔了!” 走出屋子的時候,小湯親切提醒入江說: “下面是台階。小心!” 走到好像是院子裡的時候,另外一個人的聲音對入江說: “希望你到玉嶺之後,踏踏實實地研究。我們現在還不是研究佛菩薩的時候。” “嗯,我將盡最大的努力去做。”入江回答說。 說話的人肯定是昨天的那個男人。 有人從背後用手插進入江的兩腋,把他抱了起來,另外一個人抬起他的雙腳。 “把他放到自行車的後架上去。”這是小湯的聲音。

入江被放到後架上。 “緊緊地抓住前面。皮包掛在前面的把手上,你放心入江在後架上約摸坐了半個多小時,車輪子停了,他感到坐在前面的小湯在下車,車身子往一邊傾倒下來。入江的一隻腳抵到地上,他從後架上下來,站在那兒。 “從這兒一直往前走,就是瑞店莊。這裡是玉嶺的山腳下,咱們就在這里分手了。你現在開始數數,數到一百,你自己把蒙眼布摘下來那時你就看不見我了。明白了嗎?” 小湯在入江的肩膀上猛拍了一下,說聲“再見!”就拔腿跑起來。 入江按照小湯所說,開始數數。小湯的腳步聲不一會兒就听不見了。 入江數到一百,解下了蒙眼布。 他的身邊有一棵桃樹。他的頭上是盛開的桃花,入江的眼睛一直被黑布蒙著,現在早晨的陽光突然刺進他的眼裡,他眨巴了幾下眼睛。

“哈哈哈……” 忽然聽到一陣笑聲,小湯從桃樹後面走了出來。 “啊!……是你呀!”入江說。 “是呀。我想了想,覺得我沒有什麼必要跑。我一賭氣,又躡手躡腳地走回來了。好啦,你走吧。快走!”小湯這麼說後,看了看桃樹的樹幹,那裡貼著一張標語。 標語寫著“抗日戰爭必勝!”署名仍和昨天的一樣,是第三戰區忠義救國軍。 小湯咋了咋嘴,揭下這張標語,撕碎扔在地上。 “這不是你們的傳單嗎?為什麼要把它撕碎呀?”入江問道。 “咱們不是忠救軍。你可不要把我們跟他們混在一起。那些傢伙是利用這個來搞騙人的買賣。太無聊了!誰都明白,沒有這樣的標語,抗日戰爭也必然會勝利。”小湯憤憤地這麼說。 入江明白了,臥龍一夥人的游擊隊雖和忠義救國軍同屬於抗日陣營,實際上他們的關係並不好。

入江遞上解下來的蒙眼布說: “這個還你。” “嚯,你這個人還蠻講信義的哩。怪不得咱們的頭頭說,你不像是個壞人。” 小湯接過蒙眼布,笑嘻嘻地閉著一隻眼睛。 入江騎上自行車,在鄉間的道路上匆忙趕路。 瑞店莊的日軍守備隊,把逃難到內地去的地主的人宅院作為營房。 由於事先已有聯繫,他們早已知道入江的到來。不過,沒有一個人曾為他遲遲不到而擔心過。仔細一打聽,據說聯繫時只說最近會來,但沒有通知準確的日期。 入江決定不說他被游擊隊抓住、扣留了一天的事。 隊長三宅少尉看了看介紹信,說道: “一個來月的時間,完全由我們來照顧吧。” 在到達的當天,通過三宅少尉的介紹,入江見了村長。

“請問沒有人熟悉玉嶺的摩崖佛?”入江問村長說。 這地方是初來乍到,他覺得可能的話,還是有個嚮導較為方便。 “這個嘛……本村最熟悉的是李東功先生。不過……”村長回答說。 “能不能請他當一下嚮導?” “他時間倒是有的。不過……不知道他會不會答應?”村長考慮了一下,這麼回答說。 從村長的語氣和表情來看,這個叫作李東功的人好像很難打交道。 大概是因為守備隊長發了話,村長覺得必須要盡力協助。他吞吞吐吐地說道: “去求他試試吧。如果不行,再找其他適當的人……說起來慚愧,我們雖然長期住在本地,但是關於這些佛菩薩的來由,還不太了解……” “那就拜託你了。”入江這麼說後,回到了守備隊的營房。

當天晚上,入江和三宅少尉以及幾名軍曹圍著一張桌子吃晚飯。 飯桌上擺著豬肉、雞、魚等菜餚。 三宅少尉朝桌子上掃視了一眼,拿起筷子說道: “鄉下能有這樣的飯菜可不容易。今天晚上是為了歡迎你,才特別搞得這麼豐盛。別認為我們平常的日子都吃這樣的飯菜。” “是的……”入江低頭行了一個禮。 還端上來當地釀的酒。這酒不太烈,跟紹興酒差不多,卻想不到味兒很好喝。 看來三宅少尉的酒量很大,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。當開始有點醉意的時候,這位守備隊長就慢慢地露出了真心了。 “部隊很忙,希望你不要過多地使喚他們。” “我明白了”入江心裡想,可以請當地的中國人領著去參觀摩崖佛。 “部隊是沒有閒功夫跟閒人打交道的,希望你不要見怪。”

入江被三宅少尉稱作“閒人”,感到很生氣。但他還是回答說: “噯。我不想給部隊添麻煩。” “可是,有上海的軍司令部的介紹信,也不能置之不管呀。也得要給你配備個把值勤兵吧。”這樣的說話太露骨了。入江感到三宅少尉的話中帶刺。 “有個值勤兵就行了。”入江說。 “只要你住在這個營房裡,就不能不配備值勤兵。當然,如果住在營房的外面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羅。不過,……這附近有許多人家出外逃難了,空房子還是不缺的。” 一聽三宅這話,入江覺得還不如在營房外邊找個地方暫時住一住為好。他感到對方是有意要把他趕出去。 “我才不願跟這傢伙住一起哩!”,入江的心裡這麼想。 他對三宅少尉怎麼也沒有好感。少尉看人時那種帶蔑視的眼光,令人感到很不愉快;當他的視線從人的臉上移開時,一定要撇一撇嘴唇。那樣子叫人感到生理上的憎惡。

第二天早晨,村長派人來傳話說,李東功已經答應當嚮導,如果入江不累的話,他願意馬上就陪同去。入江趕快來到村公所。 李東功的年紀已經相當老,看來約摸六十歲左右。 “給你添麻煩了,請多多指教。” 入江低頭行了個禮,但李東功只略微點了點頭,立即轉過臉去。 “大概是叫村長他央求得沒有辦法,勉勉強強地答應的。”入江這麼推測。 玉嶺五峰就在附近。在去五峰的途中,李東功沒說一句話。從他的態度明顯地看出他是很不樂意當嚮導的。 走到第一個山峰的跟前,李東功才開口說道: “這是第五峰。” “啊,是嗎?” 入江正要朝岩面走近,李東功冷不丁地說道: “應當先看第三峰。” “是嗎?”入江沒有違抗,從第五峰前走過,朝第三峰走去。

玉嶺各峰的摩崖佛,令人聯想到推古佛,確實有一種古拙的情趣。不過,問題是這些佛像好像不是達到那個時代水平的石工和佛像師的作品。在二十世紀的今天,讓小學生拿起鑿子,也許也能能出類似推古佛的拙劣的石像。 “玉嶺的摩崖佛會不會是很後的時代的作品呢?”從學看的角度,入江是這麼推測的。因為從技術上來說,刻在第三峰上的玉嶺最大的兩尊佛像太精湛了。 入江想像的情況是這樣:當地的善男信女,為了刻下自己信仰的明證,揮動不熟悉的鑿子,刻著拙劣的佛像專業的佛像師正好這時從這裡經過,他心裡想:“我何不給他們示範一下呢!”於是雕刻了兩尊龐大的佛像…… 如果入江的這種想像符合事實的話,那末,第三峰的兩尊佛像將是推定時代的關鍵。它起碼不可能是唐代以前的作品。

“這可是五代或宋代的作品吧。最早也恐怕是唐末。”入江說出了這樣的想法。 入江這麼一說,一直很少言語的李東功卻認真地說道: “不,這兩尊佛像確實是梁代的,連作者的名字也清楚。上面的佛像是一個名叫包選的人刻的,下面的是石能刻的。他們都是名門的子弟,不是佛像師。” “是這樣嗎?”這不是喜不喜愛的問題,而是學術上的問題。不管對方如何認真,也不能簡單地表示同意。入江提出了這樣近似於否定的疑問。 第三峰的絕壁高達五十米。注意一看,它的岩面不是平直地抵達地面,面是在相當於中央的地方斷了,形成一個岩台。也就是說,大體上分為兩段。 大佛像分別刻在上段和下段。從佛像的螺發、肉髻和自毫等可以看出都是釋尊像。兩尊都是坐像,高度都達十米左右。

要說奇怪也真奇怪,同一個岩面上竟刻著兩尊同樣大小的釋尊像。面且兩尊像在技術上也很酷似。 仔細一觀察,可以看出上段的佛像比下段的佛像刻得多少要認真一些。是不是同一個作者先刻了下段,覺得有點不滿意,於是又在上段重刻了一次呢?入江突然產生了這樣的想像。 大家都知道,中國的石像——如雲崗、龍門,首先是掘好石窟,然後在裡面塑佛像。不過,玉嶺的老百姓不可能掌握這樣高深的技術,因此把佛像直接刻在岩面上,只用線條來表現出形狀與其說是雕刻,不如說更近於繪畫。 日本也有許多這樣的摩崖佛,也是無名的老百姓希望以某種形狀來表示自己的信仰,長年累月刻成的。 在這些幼稚的線刻的佛像中,應當說唯有第三峰的兩尊像出類拔萃。它們雖然也是線刻,但有一種立體感,令人感到逼真,不知道什麼原因,下段釋尊像的嘴唇上塗有朱紅。 “下面的佛像塗著口紅。那是為什麼呀?”入江問李東功說。 “唯有那尊佛像,每隔十年要塗一次朱紅。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,現在已成為本地的一種習慣儀式。稱為'點朱'。” “點朱?” 入江想起了前兩天也曾向人反問過這個問題。 ——那個地主老頭曾勸他一定要看一看十年一次的僅式,指的正是這個“點朱”。叫入江這麼一問,地主老頭回答說,你去了就明白。 李東功也同樣回答說:“三天之後就要點朱,你可以看看。” 詳細的情況雖不了解,總之是一種在佛像的嘴唇上塗上朱紅的儀式吧。 “太高啦!……”入江仰視著岩面,低聲地自言自語說雖說是下段的佛像,嘴唇離地面也有二十來米高。 “高也可以塗。” “有什麼來由嗎?” “有種種的說法你看,上下兩尊像並不是完全成直線地重疊。下段佛像的上半身不是朝右邊偏一點嗎。不過,它給人的感覺仍然好像是壓在上面佛菩薩的屁股下面。而且從技巧上來看,下面的也稍微差一點。因此人們說下面的佛像有點受委屈,在它的嘴唇上塗上朱紅,多少給它一點安慰。有這樣的說法,不過,這是胡說。” “那麼,真正的來由呢?” “這有資料可查我家裡就有這樣的資料,你可去看看。”李東功最初少言寡語,可是一涉及到摩崖佛,他就滔滔不絕地談起來。 “一定讓我拜讀一下這樣的資料。”入江說。
按“左鍵←”返回上一章節; 按“右鍵→”進入下一章節; 按“空格鍵”向下滾動。
章節數
章節數
設置
設置
添加
返回